当前位置:昱宏生物> 管理智慧
栏目类别

人,机器,机器人

文/汪中求机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先后形成了四个阶段:一是人开始接触机器,学习使用机器;二是机器逐渐成为劳动的主力,人们已习惯使用机器;三是企业把人“变成”机器,达到人机合一;四是机器通过学习具有人的复杂思维,机器正在变成“人”。机器与人的关系的改变,对应着工业化进程的升级:工业1.0机械化,工业2.0自动化,工业3.0信息化,工业4.0人工智能。尽管中国古代就有了冶铸用鼓风机及水轮驱动的连机碓和水转连磨,但直到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才算是中国第一家机械工厂。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等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953年更名为江南造船厂),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机械工业制造的帷幕,中国人真正开始接触和使用机器。欧洲人使用机器比我们早一百年左右。1698年,英国的萨弗里制成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矿工之友”,用于矿井抽水,这也是人类首次将蒸汽作为工业动力;1705年,英国的纽可门发明了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取代 “矿工之友”;1776年,被人们广泛认定为机器的蒸汽机正式登场,英国的瓦特逐渐完善了7年前就已经取得专利的实用凝汽器,最终发明了蒸汽机,之后投入大规模运行;1774年,英国的威尔金森发明了较为精密的炮筒镗床,人类工业史上第一台机床诞生了;1785年,英国的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织布机,人类终于完成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开始进入机器时代。1800年代,蒸汽船的发明之于人类意义非凡。此前,帆船为主要运输工具,全世界盈利最多的企业就是经营帆船的公司,而靠蒸汽轮机提供动力的蒸汽船成为主流运输工具之后,彻底改变了人类数千年来“顺流而下”的运输史,颠覆了海运行业。机器的意义非同小可。机器的优势集中表现为“力大无比,远胜于人”,因此,机器的发明始终围绕着动能做文章,而电的出现使动力的涵义变得更加广泛。1832年、1834年和1836年,法国的必柯锡、德国的赫里蒙和英国的丹尼尔分别研制出发电机、马达和电池。最具代表性的是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和直流电力系统以及特斯拉发明感应电动机并发现交流电,电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解决了动力问题,人类在“更懒”理念的支配下,对机器形成依赖。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世界上第一架被工业时代认可的飞机,美国开始在“机器历史”中正式登场。同时,美国的福特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开始量产汽车,1908年福特研制的T型汽车投入市场。因为有了福特的工业流水线,人类正式进入工业化时代:生产工人分工细化,生产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企业逐渐对机器产生依赖。“我只需要一双手,为什么给我一个人。”当时福特的这种“把人变成机器”的理念并不被时代所接受。生产方式的革命,不仅强化了机器的作用,而且给工业生产线上的劳动力带来极大冲击。人是不是越来越不重要了?科学技术仍在不断进步。1952年由美国帕森斯公司研制的数字控制机床诞生;在此基础上,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于1958年成功研制出加工中心;同年,美国研制出工业机器人,虽然比捷克斯洛伐克的恰佩克在科幻剧作《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首次出现的“机器人”晚了38年,但机器革命再次启动。18年后,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4台加工中心和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触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是信息通信技术(ICT)。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成为第一个把机器变成人的企业家。2014年6月软银推出专注于交流功能的人形机器人Pepper,它让人的思维、情感和精神需求可以被量化、记录、存储、识别、交流和交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赋予机器人情感。《2040大预言》这本书中提到,高科技由五个相互促进的趋势所驱动——数字化、网络化、微型化、仿真以及一个全新的趋势(人民力量),他们都以指数方式爆发式增长。人类将在2040年出现“奇点”,即人工智能届时将超越人类智力,从而彻底颠覆对“人类”这个词的定义。不远的未来,机器会不会因为拥有巨量的计算能力而产生思想乃至达到哲学的层面呢?■ 


57